2021年8月9日,教育部官網公示《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包括清華、上海交大、中大、北航等重點高校在內的300多所高校,申報新增445個專業。
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江蘇大學等五所知名高校申請設置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學制五年,歸屬到臨床醫學類,學位授予醫學門類。在中國醫科大學的申請表可以看到,尚紅院士擔任專業負責人,五年制醫學檢驗回歸指日可待!
1
醫學檢驗的前世今生
新中國成立以后,檢驗醫學教育主要是中專和大專,以培養初、中級檢驗技術人才為主。直到1983年才正式開始本科人才的培養,當時教育部制定的醫學檢驗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級醫學檢驗醫師”,授予的學位也是醫學學士學位,大部分醫學院校也從此時開始,將檢驗本科專業的學制改為了五年。
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醫院并無設定檢驗醫師的崗位,而且在學科分類中醫學檢驗專業也被列為醫學技術類,與培養目標有明顯沖突。
于是,1998年教育部將醫學檢驗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修改為“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不再提檢驗醫師這一培養目標。
部分高校根據新的培養目標將學制由五年改為了四年,學位也由醫學學士改為了理學學士,但大部分醫學高校仍然保留了五年制檢驗,這也為后來檢驗學子的尷尬境地埋下了伏筆,不過在1998年之前,由于我國的執業醫師法還沒有開始施行,五年制的檢驗學子與其他臨床專業的同學相比,并未體現出明顯的差異。
但是,隨著1998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1999年開始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從醫師資格考試開始實施起,衛生主管部門就沒有把五年制檢驗本科列入可以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范圍(因為根據1998年教育部的培養目標檢驗專業已經是理學學位),大部分地方的衛生主管部門也不準許五年制檢驗本科生報考執業醫師。
很多五年制的檢驗畢業時尷尬地發現,自己的五年制同學(包括臨床、口腔、公衛、影像、病理等專業)都可以考執業醫師,只有自己被衛生主管部門排除在執業醫師考試之外。
為了結束這種培養目標與培養過程相互矛盾的尷尬局面,教育部在2012年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將原目錄中的“醫學檢驗(100304)”修訂為“醫學檢驗技術(101001)”,授予學位由醫學學士改為理學學士,學制由五年改為四年。普通高校的招生計劃和招生工作自2013年起按新目錄執行,在校生的培養和就業工作仍按原專業目錄執行。
培養目標修改為:本專業以21世紀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發展與應用為依據,以醫院、疾病控制中心、高等醫藥院校、血站等對醫學檢驗高級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等方面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實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于 2014 年 3 月發布了《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2014版)》,其中明確指出,以研究生學歷參加執業醫師考試要看本科專業。即只有臨床專業或 2012 年 12 月 31 日前入學的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才能考醫師資格證。也就是說2012年12月31日之后入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不再具有考取檢驗醫師的資格。
這個規定,幾乎是堵死了檢驗醫師的發展之路!
改革前五年制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學位是醫學學位,是可以考取檢驗醫師資格證的。而改革后四年制學生畢業生拿的只是理學學位,只能考檢驗技師,即使考研后也不能考檢驗醫師資格證。
改革后,五年制的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考研可以考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但是四年制學生只能選擇考臨床檢驗診斷學學碩,無法考專碩!
同樣是檢驗相關專業,四年制與五年制所學內容基本一致,卻不能獲得與五年制同等的資格,無法考取執業醫師執照,無法獲得檢驗醫師未來可能通過改革獲得的職稱,只因為不是醫學學士。
2
我國檢驗醫師目前現狀
2021年3 月 8 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尚紅的代表委員手記全文在光明日報刊發。
尚紅院士表示,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更多人知曉了“核酸檢測”這個詞匯,一并為大家所熟知的還有一直默默無聞的檢驗人。她是在親身經歷了大量檢測工作之后,深刻意識到了檢驗醫學和檢驗醫師的重要性,更是深感推進檢驗醫師隊伍建設的緊迫性。
現在的檢驗醫師更像是一名“技術工人”,他們被局限在實驗室里,日常工作就是檢驗和報數,沒有機會參與到后續的臨床診療中去,這不僅很難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多技術支持,也對我國檢驗醫學發展造成了一定困難。
為何會形成目前這個局面?
一方面,現有臨床檢驗醫師培養路徑不暢通、體系不健全。2012年醫學檢驗本科歸入“醫學技術”一級學科,學制由5年改為4年,從培養臨床醫學和檢驗技術復合型人才轉變為以技術為主;
另一方面,臨床檢驗醫師崗位設置不到位,尚沒有專門針對檢驗醫學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認定,很多醫療機構沒有設置檢驗醫師崗位,檢驗醫師身份認同感受到很大影響。
推進檢驗醫師隊伍建設、促進檢驗醫學發展,不僅是提升臨床醫療水平和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解決檢驗醫師隊伍在人才培養和應用方面的問題,不能僅依靠某個部門,而是需要多方聯動、通力合作,同時提高整個社會對檢驗醫學及相關人才的重視程度。
尚紅院士建議
一、設立5年制本科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注重培養臨床知識儲備和臨床思維能力,并形成臨床檢驗診斷學從5年制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培養的連貫機制。
二、在醫院檢驗科設置檢驗醫師崗位。醫院應按照床位數或檢驗技師數量設置一定比例的檢驗醫師崗位,并作為醫院績效考評和等級評審的指標納入考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完善適應檢驗醫師隊伍發展的職稱評定制度標準。
三、建議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發揮檢驗醫師作用,鼓勵檢驗醫師深入參與臨床診療工作,參加危重患者的診治和病案討論;規范設置檢驗醫學相關標準;建立多學科檢驗報告分析收費制度,提升檢驗醫師獲得感和職業認同感,真正發揮檢驗醫師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從1998年到2021年,檢驗回歸醫學是無數檢驗人23年的等待,這一刻,檢驗人等的太久了,如今終于成為現實!近兩年疫情影響,使得從上至下都更深刻的意識到,檢驗醫師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未來也會給檢驗人帶來更多的利好!
期待檢驗明天會更好!
參考資料:教育部官網、光明日報